10月21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主席、荷蘭萊頓大學教授Ewine F. van Dishoeck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臺”)。
van Dishoeck主席關心青年和女性在科學領域的發展。在與紫臺青年科學家和女科學家代表座談會上,她介紹了IAU相關方面的現狀和發展思路,并就關心的問題和大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座談結束后,van Dishoeck教授做了題為“Molecules from clouds to disks and planets”的PMO Colloquium學術報告,楊戟研究員主持報告會。報告介紹了天文學家以星際分子為診斷工具,借助地面和空間各種先進望遠鏡,從分子云到原行星盤、再到行星系統以及其中生命起源的信息等遞進式研究過程和相應的重要突破。
van Dishoeck主席還參觀了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實驗室、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技術實驗室,并與紫臺“銀河畫卷”巡天研究團隊進行了學術交流。她對紫臺在天文技術方面的發展水平和相關的科研成果和進展表示高度贊賞。
訪問南京期間,van Dishoeck主席還拜會了南京市委副書記、南京市政府黨組書記韓立明,就天文學對引導青少年崇尚科學、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南京天文館建設,以及充分發揮南京地區天文學科優勢,形成集科學研究、技術發展、成果轉化和科學傳播等為一體的天文與空間科學高地等交換了意見。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方成,中科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鄭加強,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等參加了會見。
訪問紫臺之前,10月20日,van Dishoeck主席還作為主講嘉賓之一,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共盱眙縣委員會和盱眙縣人民政府在盱眙天泉湖共同主辦的“同一片星空”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并參觀了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
背景資料:
Ewine F. van Dishoeck:荷蘭科學院院士,美國、德國、挪威等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國際天文聯合會(IAU)主席。她和她的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將化學與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機結合,研究從正在形成恒星的分子云到正在原行星盤的分子軌跡。她曾獲得2000年荷蘭斯賓諾莎獎、20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和2018年卡弗里天體物理學獎等多個科學獎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1919年7月成立,是世界各國職業天文學家和天文學術團體聯合組成的非政府性學術組織,其宗旨是組織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國際協作,促進天文學的發展。至2018年IAU第30屆大會,IAU共有83個國家機構會員,分布在95個國家和地區的13500名個人會員。中國天文學會于1935年加入IAU。今年是IAU成立一百周年。

圖1 與紫臺青年科學家和女科學家代表座談

圖2 作PMO Colloquium學術報告

圖3 參觀實驗室

圖4 參觀近地天體望遠鏡